发展特点 

(1)高效率、高可靠性 

由于IT设备不断增多、用电量加剧、机房面积紧张、低耗节能需求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高效率、高可靠性的UPS技术倍受关注。为提高UPS运行效率,高性能电力电子器件不断被研发成功并投入实际应用,如IGBT、MOSFET、GTR、智能功率模块IPM、MOS控制晶闸管MCT等,变流技术也需要随着电力电子器件而更新。此外,业界正逐步推广UPS内部多模块冗余并联运行、甚至多台UPS组成的系统冗余运行技术,在并联运行中,当单一模块或单机发生故障时,其功能则自动转由冗余单元承担,大大提高了UPS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2)大功率化、模块化 

由于IT行业迅猛发展,数据中心的数据量也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持续增长,随之而来功率消耗增大。UPS一方面朝着更大功率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为应对不间断电源容量分期扩充的需求,产品模块化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更个性化的用户需求、更庞大的数据中心规模及更高的维护成本使得UPS已不再是单纯的不间断供电设备,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全套电源供应与管理解决方案才将倍受市场青睐。 

行业内针对模块化UPS解决方案基本形成了两个方向:一是单机冗余化,即通过多模块冗余并联构成大功率单相或者三相UPS,其可用性指标得到了质的飞跃;二是全模块化结构,即一个模块是一台完整的UPS,通过冗余并联直接构成中等功率UPS,在兼顾可用性指标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3)高频化 

相比传统的工频UPS,高频UPS采用功率因数校正和高频软开关技术,省去了工频电能转换环节,因此运行效率更高、对电网的谐波污染及无功消耗极小,完够满足国内外相关电力行业的标准要求。此外,高频电能变换装置在减小磁性部件体积和重量、降低制造成本、遏制运行噪音、节能环保等方面效果显著,因此越来越受到用户认可。 

(4)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愈加明显。在UPS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过程中采用全数字化技术可有效缩小产品体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及针对用户需求的匹配性;而数字化控制技术则会在UPS系统运行过程中准确及时地进行信号采样、处理、控制(包括电压电流环等)、通信等工作,并将各环节的控制参数优化统一后发送给UPS综合控制单元,从而使UPS系统的运行更具效率,实现更简单、更稳定的通信与均流,并获取优良的电磁兼容指标。智能化主要贯穿于UPS系统的控制、检测与通信过程中,完全由计算机管理。计算机及其外设能自主应付一些可预见的问题,进行自动处理和调整,发出预警、告警信息等。通信设施所处环境日趋复杂,增大了维护难度,对电源设备的网络化监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化技术可通过对UPS配置与计算机互连的软硬件接口,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数据资料的双重保护、网络远程事件记录和监测控制、故障告警、参数自动

测试分析等功能,使维护人员更为轻松、安全、高效地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查询、控制等维护工作。 

(5)绿色、节能、环保 

在世界能源格局变化加剧,国际油价剧烈震荡,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下,节能环保已成为UPS厂商进行产品技术创新的指导原则。对UPS而言,输入功率因数的高低表明其吸收电网有功功率的能力及对电网影响的程度。降低电源的输入谐波,不但能改善UPS对电网的负载特性,减少给电网带来的严重污染,也能降低对其他网络设备的谐波干扰。已有许多UPS厂商推出的产品功率因数接近1,可限度地减少无功功率的消耗。 

行业利害因素 

1、有利因素 

(1)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UPS广泛应用于信息、通信、电力、金融、、制造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众多领域。随着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在各行业特别是信息、通信、电力、金融、、制造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投资,下游领域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必然带动市场对UPS的需求。 

(2)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加速向我国进行制造业转移,国际厂商如伊顿、施耐德、艾默生、西门子等均在我国投资设厂。前瞻性较强的本土企业将充分把握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学习世界前沿技术和管理理念、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3)工业化、信息化建设促进技术更新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众多行业领域对UPS的巨大需求量促使厂商们在高效、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在满足不同行业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激发了UPS行业内的良性竞争。 

(4)产业政策扶持 

电力电子装置制造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以鼓励本行业的发展,具体情况请参阅本章节“二、本公司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与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2、不利因素 

(1)技术基础薄弱 

UPS制造商只有掌握技术,并具备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才能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目前国内多数中小规模厂家普遍缺乏大功率电源控制技术、电路保护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技术,部件和整机的制造工艺水平距离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要求较远,在设计能力、工艺技术及新材料应用研究等方面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此外,国内厂商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都停留在基础硬件方面,软件投入相对不足,对现有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够,导致产品竞争力不强,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2)原材料价格波动,少数电力电子器件依赖进口

近年来,国际市场的铜、铅、钢材等基础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尽管可与下游客户协商调整价格,进行成本转移,但总体而言,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将为UPS厂商带来一定的成本控制压力。此外,生产高端UPS产品所必需的部分电力电子器件主要依赖进口,生产成本偏高、外币汇率波动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本土厂商的发展。